相明名宜隐,神情意冠名
这里所言这“相”,是指奇石的外观相貌,形态样子;“明”即清晰、清楚,奇石之形、图属何物,在干啥,一目了然,不需费力猜测、揣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象石。在为这类奇石题名时,不能立足在是什么,像什么的题名立意上而猫呀狗的宜呼其名,应该从它的神情状态、内涵蕴意上,去揣摩、领悟其中的细节韵味,发掘其凸显其精神实质,能表现其特质特性的东西。采取隐其物名,描其蕴意的方法,为其题名。此类题名耐人寻味,韵味悠长,既含蓄深邃,又情趣浓郁。笔者未简单地把此石题名为《海鸥》、《海鸟》 之类的名字。而是根据石中画面所展示的场景,海浪的气势,海鸟的姿态与神韵,将其题名为《浪尖放歌》,从而起到了借鸟喻人、以物立志、借景抒情的效果。
相隐名宜清,题物兼题韵
有一类奇石,其造型、纹理、图像粗略看去,不具象于某事某物,但仔细品味又跟某事某物有很大程度的相似胜,其相隐隐约约、若是若非。这类奇石图像纹理或简略或纷繁,造型粗犷豪放,成型构图近似于素描或写意,表现手法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经认真辨认品味,也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较为相似的对应物。这类奇石一般蕴意深远、韵味浓烈、情趣悠长。为其题名时,应点明物名,使欣赏者在感官中有个明确的对应物,又将其内含的意韵呈现于题名之中,以明确的物名和内含的意韵组成石名。使观赏者既明其物性又解其意韵。从其石纹的仔细辨认中可隐约找到龙与凤的素描简笔图案,从龙凤的昂首向上,一幅龙腾祥云、凤展舞姿、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故笔者将其题名为《 龙凤呈祥》 。这样就将石中的物、姿、意、神寓于题名之中。
形意皆抽象,命其精气神
有一种纯抽象类奇石,其形、像、纹、图均不能硬性聚焦定位在某一确定的物体名称上,但比对于某一大类具体事物又有其一处或几处相似点。这些相似点甚至具有这类事物的相同特质或特性,其中并含有这类事物强烈的精神气韵,有些甚至既像甲类事物,又像乙类事物,还像丙类事物。对这类奇石宜采用不点其名,只题其性的弃名揽意题名法。这类石名可给人赋予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思绪连绵、意厚情深的感觉。例笔者一石,此石成形构图怪异离奇、新颖别致,若将其与具体的某事某物直接挂钩,又觉牵强附会,失味欠妥。斟酌再三,笔者将其题名为《心绪如潮》。理由是此石的纹理图案既像大海翻滚的浪潮,也像胸内的五腹内脏,还像大脑的内部脑髓。如将其定位在上述三者之一,定会引起争议。而合绪如潮”的命名,与幽象中的水中波涛,人体的大脑,人的内心世界相依相连,既含蓄又贴切,既人石意,又具韵味。
山水风景石,名连色景韵.
山水风景石在奇石家族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以画面石居多。有以纹理出形的,有以色泽写景的,也有以造型写意的。形式上它比其它类型的奇石更为自由而活泼,成型构图条件更为宽松而施放,只要具有某一主题的画面和造型存在,就有一定的观赏收藏价值。在为此类奇石题名时,根据造型、图案所呈现的画面景致,来确定其具体的地域地段方位名称。这些地名以图纹、形状的具象度来认定,既可实指,也可幻指。实指如黄河、泰山、昆仑、延安;幻指如:山村、港湾、城市、山川。根据纹理,画面的色彩、色块来认定其日挂是。如:绿为春夏景,黄红为秋色,白色为冬雪以及晨雾、朝阳、晚霞、黄昏等。还有其它的景物韵致,如草地、炊烟、苍松、翠柏、高楼、平房、瀑布、流水、森林、河流等等。这类奇石的题名特色是:地域名称清,时段视色定,其景题中悟,石名藏意韵。例笔者收藏一山水风景石,此石正反上下八面可赏,均属山水风景图案,极具韵意,本人抓住其红色的主色调,故全题名为《山川秋韵》。赏此石,观此景,耐人寻味,韵蕴无穷。
名人掌故石,名与典史联
在庞大的奇石家族中,有一类与世纪伟人,中外历代名人,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传世典籍等事物相关联的奇石,其中有记实性的,也有虚幻式的;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有肖像式的,也有勾勒式的。要识别辨认此类奇石,要求我们要博览群书,掌握广博的史学知识。对待此类奇石必须知道出处,通晓过程;须了解所反映的故事,时代背景,人物地点;必须依据事实,尊重历史;若属伟人奇石,态度更需认真,要求图像清晰,容貌逼真,宜褒勿贬,切勿别出心裁,凭空捏造,应经得起人们的推敲评论。为这类奇石题名,一般应有据可查,有证可依,并需联人想事,联史想典。做到令人信服,众人认可。例《石友》杂志2007年连载的兰州军区某部参谋长邹克俭同志收藏的兰州黄河石大型组石《开天辟地》中就有相当数量的奇石实事求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历经曲折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
浑清文字石,浑明清题义
文字奇石是众人宠爱的一个收藏系列。文字石多数以画面纹理出形,也有少量的以造型石显字的,其字体多样:楷、草、行、篆、魏、隶均有;类别也较齐全:汉字、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均有出现。但人们多以收藏汉字石为主。文字奇石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字形较模糊,笔划不够规则或具变形变体现象,甚或还有添笔少划和以古代甲骨象形文字形式出现的,笔者将其称之为“浑”类文字石。此类文字石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还需掌握多种书法字体和具有古代文字功底者方能辨别出来。第二类为字形清晰明了,笔划规范有序,有些还富含相当的书法功力,书法韵味十足,因将其称之为“清”类文字石。“清”类文字石不需费力辨认或费心猜测,见后一目了然。为“浑”类文字石题名首先要告诉人们此为何字,即:是寿则“寿”,属福则“福”,这样可使欣赏者以石名的提示按图索骥,对此类文字石的题名应以明其字为主,求其韵为辅;而对“清”类文字石的重点应深掘其字的书法韵味,提示其字形字义,重题神情蕴味。例笔者一“义”字石,我不是简单地以“义”字题“义”名,而是以“‘义’意人生,,为其题名(见《宝藏》2007年第2期77页),并撰赏析文揭示其“义”字在中国古代的深刻含义,再阐明“义”字的现实意义和它的书法韵味,最后以“赏‘义’石,悟人生,分明是在中肯地告诫世人要做义事,行义举,扶正义,做义人。”的深刻道理作结尾,这样就起到了对现人的警世作用。
色调强特者,主题象征意
人类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社会环境中,玩石藏石人更是频繁地接触那些五彩缤纷的奇石。许多其形不扬,色彩诱人的石头令人过目不忘,宠爱有佳。有的一石多彩,有的单色可人。面对以色为观赏主体的奇石,若以色彩纹理构图,具有物体形象的奇石题名,我们可根据其物体形象,结合色彩蕴意予以题名。而对于那些以色彩块面为主,靓丽可人,又无具体的物体形象的奇石,题名时,我们可根据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对色彩形成的情感象征蕴意进行题名。例如红颜色象征胜利喜庆、热情美好、光明幸福、隆重热烈;白颜色象征纯洁清白、洁净坦诚、圣洁淡雅;黄颜色象征高贵权势、灿烂辉煌、富有显赫;蓝颜色象征清澈广阔、深远宁静、安宁朴实等等。给以色蕴意的奇石题名时,还需根据色泽在石面的冷暖、浓淡、强弱、明暗的程度来定情定性,定意定名。以色的蕴意题名的奇石视野宽广、蕴意深远、丰富联想。
特种类型石,源清名宜直
这里所说的特种类型石,是指那些不具以色、形、纹造型构图,以常人看来不具视觉冲击力,外观形体一般都不奇特,不太引非玩石藏石人注目,而又特别稀少罕见,产地特殊,具有发声、发光、散发香气等奇异特征的或来自外星球,不以观赏为主,但可供科学研究的珍稀岩石标本,或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殊时期,具有非凡纪念意义的纪念石。这类奇石相对来说极为稀少难得。对于这类奇石,收藏和题名者首先应弄清其来源,产生的地质条件,内部结构和成分,稀有程度,收藏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因其量少,价值特殊,人们的认知度又不广泛,在为它们题名时,不需去苛求石名中的神情蕴意,可以直截了当,直接以其石种、产地、特性或其现有名称进行题名。这样可给观赏者以导视、导读、导玩、导赏的作用。
喜庆吉样名,迎合众心脾
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享受美好、享受快乐、享受幸福,在喜庆、吉祥、和谐、满足中度过每一天。因此,我们的前辈常常将自己的愿望寄寓于某一物体、某一颜色、某一数字。长此以往,这一物一色一字在人们习惯中往往寓意着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愿望寄托。例如龟、鹤寓意健康长寿,黄色寓意高贵富有,数字九寓意天长地久等等。奇石以其非人工所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类带来美的享受。奇石题名是题名者对石的一种情感的寄托,美好的向往,愿望的追求,未来的希翼。在我们收藏的奇石之中,就有许多具有喜庆、吉祥含义的石品,我们在为这些奇石题名时就应善于捕捉这类奇石中的形、纹、图、意的韵味,赋予其吉祥、喜庆、美好、幸福的题名,而不应简单地以是龟则“龟”,是鹤则“鹤”,属九则“九”这类粗俗字眼题名。喜庆吉祥的题名,迎合了所有人的心理愿望,美好期盼。所以,在为奇石题名时应尽可能地掇取喜庆吉样的石头名字。这样的题名可一味调众口,一石迷众人。
题名无定法,重入情与心
为奇石题名是一个既普通又深奥的课题。面对一枚枚具体而实在的奇石,视其形观其纹,信手拈来、轻描淡写、随心所欲地给它题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石名,可能不费吹灰之力。可要在所题的石名中体现其蕴意,反映其内涵,表现其神韵,使其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那就需要题名者具备多方面的功力,既要精深的文字概括能力,也要一定的天文地理历史知识,还要深人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求知猎识,博览群书,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广交石友,不耻下问。这一切都是我们玩石人在选石、藏石、赏石、题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题名无定法,关键是要在题名时以情人石,交心于石,只有在无石无我的境界之中,一个精准独到的好石名才能呼之欲出。如此一斑,石之灵魂,石之精髓,血肉俱鲜的奇石题名才能跃然题中。这也正是“题名无定法,重人清与心”的道理所在。
笔者以上所列的为奇石题名的百字诀,只是从奇石的成型、构图及其类型的侧面概括出来的十种为奇石的题名方法,在实际的题名操作中,还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总结出不同的为奇石题名方法。同时,以上列的十种奇石题名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全面和完善。本文实属为求教于石界高人的引玉之砖。